名酒“五粮液”的历史寻根

   日期:2018-03-29 20:53     浏览:8    
驰名中外的“五粮液”酒产于四川宜宾。宜宾出产名酒有文献可查的历史有1200多年。五粮液因以五种粮食--高梁、糯米、大米、玉米、小麦--为原料而得名。据《叙州府志》记载,早在宋朝,当地人就用多种谷物为原料混合酿酒,称为“荔枝绿”,为王公权所造。元人宋伯仁《酒小史·酒名》中也明确记载:“王公权荔枝绿。”诗人黄庭坚饮用此酒后大加赞赏,并写下《荔枝绿颂》。后人遂效其法,常以多种谷物原料酿酒;但直至民国17年( 1928)才逐渐定型,以五粮为原料,并正式命名为“五粮液”。

上述“五粮液”酿酒历史的追溯,还不算其真正的源头,若要真正寻跟溯源,恐怕还要上推2000年。据历史记载,今四川宜宾一带,是古代僰(bo)人的聚居地,而焚人则以其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为中华酒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所能见到的零星史料的记载来看,焚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从征者有“庸、蜀、羌、髳(mao)、微、卢、彭、濮人”等八个民族的部落。今多数学者以为,“濮”与“焚”同音异形,“濮人”即“僰人”。僰人因伐纣有功,受封“僰侯”,也建立了“僰候国”。这一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酿酒业也随之兴起。1984年,在宜宾县横江乡出土的西周时僰人所造的铜爵,就是有力的物证。战国时期,僰人的酒文化有了长足发展,这从出土文物中酒器种类的增多和形制的繁复可资证明。大约这一时期,毗邻的蜀人向外扩张,蜀开明保子帝用铁与火征服了僰人。民族战争也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僰人的酒文化遂于此时被蜀人吸收。近年来在四川新都、荥经等地战国墓中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便可印证两个民族在酒文化上的交融互汇。

下及秦汉,两朝的统一战争和开疆拓土进一步打破了僰人与外界的隔离状态。秦灭巴蜀,在僰地设县置吏,第一次大规模地沟通了僰人与中原各族的联系。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僰人遂与汉民族杂居共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宜宾地区的酿酒业亦随之兴盛。

延至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宜宾地区的酿酒业更加兴旺发达,各种名酒蔚为大观。当时,有一种由各种谷物混合酿制的“重碧”酒,素负盛名(也有人认为它就是宋代的“荔枝绿”)。大诗人杜甫饮后曾赋诗赞曰“重碧拈春酒”(《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今天,僰人的归宿学术界虽无定论,可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的丰厚遗产却世世代代为后人所享用。在往昔僰人辛勤劳作的土地上,后人酿出了中外闻名的“五粮液”,应该说,在这玉液琼浆中早就沁入了古代僰人的晶莹汗珠。
 
 
更多>同类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Email:121594098@qq.com
皖ICP备15003238号-5
Copyright 心痒老酒网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