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茅台  啤酒  白兰地  郎酒  泸州老窖  黄酒  枸杞  剑南春  五粮液  欧颂 

小曲酒的生产工艺

   日期:2018-03-25 17:11     浏览:27    
小曲酒的基本概念

1.小曲酒的定义
根据我国最新的饮料酒分类国家标准GB/T 17204-2008规定,小曲酒是以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白酒。小曲酒是我国主要的蒸馏酒种之一,其产量约占白酒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在我国南方、西南地区较为普遍生产。小曲酒主要以高粱、玉米、大米等为酿酒原料,采用固态发酵工艺或半固态发酵工艺,以麸质或米质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蒸馏、贮存和调配而制得的产品。
2.小曲酒的产品特点
小曲白酒酒质柔和,质地纯净、清爽,发酵过程中所形成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β-苯乙醇等是它的主体香味物质。小曲白酒风格典型,目前已形成米香、药香、豉香、小曲清香等不同香型风格的小曲酒,已被国内外消费者普遍接受。如贵州董酒、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厦门米酒、五华长乐烧酒、四川永乐酒、江津高粱酒等是著名小曲酒。
由于小曲酒酒质清香纯正,是生产传统药酒、保健酒的优良酒基,也是生产其他香型白酒的主要酒源。
3.小曲酒的主要类别
根据所采用的原料、曲药和生产工艺不同,小曲酒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小曲米酒。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盛行,以大米为原料,采用小曲固态培菌糖化、半固态发酵、液态蒸馏工艺生产和小曲白酒。
(2)高粱小曲酒。以四川为代表的川法小曲酒,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盛行,历史悠久,主要以高粱、玉米等为原料,也可用小麦、青稞等其他原料,采用小曲箱式固态培菌、配醅发酵、固态蒸馏工艺生产的小曲白酒。
(3)新工艺小曲酒。以小曲产酒,大曲生香,串香蒸馏,采用小曲、大曲混用工艺,有机地利用生香与产酒的优势而制成的小曲白酒。
4.小曲酒的工艺特点
(1)原料来源广。小曲酒生产的适用原料品种范围广,如大米、高粱、玉米、稻谷、小麦、荞麦等都可以作为小曲酒生产的原料,并大多以整粒原料用于酿酒,有利于当地粮食资源的深度加工以及农副产品加工、非粮食淀粉质原料等的综合利用。
(2)发酵用曲量小。采用根霉为主的小曲作糖化发酵剂,用曲量少,酒化力强,发酵期不长,出酒率高,规模因地制宜,可大可小。目前已有形成专业分工,分散生产,集中贮存、勾兑、销售的集团化企业。
(3)工艺控制严格。小曲酒的生产工艺采取“匀、透、适”的泡、闷蒸粮法,“低温、定温、定时”的嫩箱培菌法,“紧桶、快装、定时、定温”发酵法。

  小曲酒的生产

1.半固态发酵工艺
半固态发酵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我国黄酒生产工艺有些类同,在南方个省产量相当大。半固态发酵可分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和边糖化边发酵两种工艺。
(1)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 广西桂林三花酒是这种工艺的典型代表,产自广西桂林市。其特点是采用药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前期固态培菌糖化20~24小时,后期液态发酵,再经液态蒸馏,贮存勾兑为成品。
①制酒工艺要点
a.原料。大米中淀粉含量为71~73%,水分含量<14%;碎米淀粉含量71~72%,水分<14%。生产用水为中性软水,pH7.4,总硬度<19.6mmol/L。
b.蒸饭。原料大米用50~60℃温水浸泡1h,淋干后倒入甑内,加盖蒸饭,圆汽(蒸汽均匀稳定透过料层)后蒸20min;将饭粒搅松扒平,待圆汽后再蒸20min,至饭粒变色;再搅拌饭粒并泼水后续蒸,待米粒熟后泼第二次水,并搅拌疏松饭粒,继续蒸至米粒熟透为止。蒸熟的饭粒饱满,含水量为62~63%。目前此工序已实现机械化生产操作。
c.拌料加曲。蒸熟的饭料倒入拌料机中,将饭团搅散扬晾,再鼓风摊冷至36~37℃后,加入原料量0.8~1%的药小曲拌匀。
d.下缸。拌匀后的饭料倒入饭缸内,每缸装料15~20kg,饭厚10~13cm,缸中挖一空洞,以有足够的空气进行培菌和糖化,待品温下降到30~32℃时,盖好缸盖,培菌糖化。随着培菌时间的延长,根霉、酵母等微生物开始生长,代谢产生热量,品温逐渐上升,培菌达20~22小时,品温在37℃为最好,品温最高不得超过42℃。若品温过高,可采取倒缸或其他降温措施,糖化总时间为20~24小时,糖化率达70~80%。
e.发酵。糖化24小时后,结合品温和室温情况,加水拌匀,使品温约为36℃,夏季一般34~35℃,冬季36~37℃,加水量为原料量的120~125%,加水后醅的含糖量应在9~10%,总酸<0.7g/L,酒精含量为2~3%。加水拌匀后把醅转入醅缸中,每个饭缸分装2个醅缸,发酵6~7d,并注意发酵温度的调节。成熟酒醅以残糖接近于零,酒精含量为11~12%,总酸<1.5g/L为正常。
f.蒸馏。传统用土灶蒸馏锅,目前采用蒸馏釜,进行间歇蒸馏,掐头去尾。
蒸馏釜以不锈钢板制成,容积为6m3。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压力初期为0.4MPa,流酒时为0.05~0.15MPa,流酒温度为30℃以下。掐酒头量为5~10kg,接酒时如流出黄色或焦苦味酒液,应立即停止接酒。酒尾另接,转入下一釜蒸馏,中段馏分为成品基酒。
g.贮存、勾兑和调味。成品基酒四季恒温存放,经1年以上的贮存方能勾兑装瓶出厂。
②成品酒质量。桂林三花酒是米香型酒的典型代表。
经第三届国家评酒会评议,确定其规范化的评语为:蜜香清雅,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桂林三花酒的主体香气成分为: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和β–苯乙醇。酒精含量为41~57%,总酸(以乙酸计)≥0.3g/L,总酯(以乙酸乙酯计)≥1.00g/L,固形物≤0.4g/L。
(2)边糖化边半发酵工艺 石湾玉冰烧酒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是豉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产自广东佛山。以大米为原料、米饭拌小曲加水边糖化边发酵、一次蒸馏成型的低度酒的三个工艺特点形成了豉香型白酒的基础酒-“斋酒的风格,后工序中斋酒”浸泡肥猪肉至澄清,这一工艺特点对最终形成极具特色的豉香起了关键作用。
①制酒工艺要点
a.蒸饭。把大米送入煮饭锅或卧式煮饭机蒸饭。如用煮饭锅,每锅加清水110~115kg,装粮100kg,加盖煮沸时进行翻拌,并关蒸汽,使米饭吸水饱满,开小量蒸汽焖20min,便可出饭。要求饭粒熟透疏松,无白心。
b.摊晾。蒸熟的饭块进入送饭机打松,勿使成团,摊在饭床上或用传送带鼓风冷却,降低品温。要求夏季在35℃以下,冬季为40℃左右。
c.拌料。晾至适温后,即加曲拌料,酒曲饼粉用量为原料大米的18~22%,拌匀。
d.发酵。发酵容器有传统的20L陶制小埕和现代的58m3不锈钢发酵罐,拌曲后的米饭入发酵容器。
入埕发酵时,每埕装清水6.5~7kg,然后将饭5kg(以大米量计)分装入埕,封闭埕口,入发酵房发酵,控制室温为26~30℃,前3天的发酵品温控制在30℃以下,不得超过40℃。夏季发酵15天,冬季发酵20天。
入发酵罐发酵时,料水比为1:1.6,可适量添加糖化酶和干酵母,初始发酵温度控制在28~34℃,10~72小时品温应控制在33~36℃,最高不得超过38℃;投料后第2天、第3天要“开耙”通风,每天2次,间隔4小时以上,每次通风时间5分钟。3天后让其自然发酵,发酵周期为15天左右。
e.蒸馏。采用釜式蒸馏,醪液液位高度不超过最大限值,醪液上完后慢慢开直接蒸汽进行升温蒸馏,一般要用0.1~0.4MPa蒸汽压力蒸酒,随时注意蒸汽压力变化而调节进汽量,流酒温度应保持在30~40℃范围。馏出酒液截头去尾,收取中间段的酒液[约从53%接至10~13%(体积分数)],混合酒度为30.5%(体积分数)左右。
f.沉淀。新酒(斋酒)在浸肉之前经6天以上的沉淀,进行新斋酒浮油粗分离后浸肉。
g.浸肉。将除去浮油的斋酒装入加有经处理的肥猪肉的埕或缸,酒肉比约为10:1,盖好容器口,经常翻动浮肉。浸泡15天,使脂肪缓慢溶解,吸附杂质,并起酯化作用,提高老熟度,使酒味香醇可口,具有独特豉味。
h.贮存。将浸肉酒液泵入大缸中,脱肉时虹吸管要穿过肉层,但不能到达埕底或缸底,放酒不能抽出沉淀物和表面油层,保证酒质清澈。脱肉后的酒液陈藏数月以上。
i.勾兑。取鉴定合格的酒液勾兑,先进行小样勾兑,然后再进行大样勾兑,要求勾兑好的酒样在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上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j.过滤包装。用泵将勾兑好的酒液送入硅藻土过滤机进行过滤,过滤过程中要经常检测酒度、澄清度是否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过滤后的酒液再次进行感官品尝和理化指标检验,鉴定合格的酒液泵入成品酒贮存罐,装瓶后即为成品。
②成品酒质量
a.感官指标。其规范化的评语为: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净。玉洁冰清是指酒体无色透明,由于在低度斋酒中存在高级脂肪酸乙酯而致使酒液浑浊,经浸泡肥肉过程中的反应和吸附,使酒体达到无色透明。豉香独特是指酒中的基础香,与浸泡陈肥猪肉的后熟香所结合的独特香味。醇和甘滑、余味爽净指该酒是经直接蒸馏而成的低度酒,因而保留了发酵所产生的香味物质;经浸肉过程的复杂反应,使酒体酯化,反应生成的低级脂肪酸、二元酸及其乙酯和甘油溶入酒中,增加了酒体的甜醇甘滑;工艺中排除了杂味,使酒度低而不淡,口味爽净。
b.理化指标。按GB/T16289—2007《豉香型白酒》标准的优级要求,石湾玉冰烧酒的酒精度为29.1~29.4%(体积分数),总酸0.55~0.65g/L,总酯0.95~1.20g/L,二元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二乙酯总量≥1.0mg/L,β-苯乙醇≥40mg/L,固形物≤0.60g/L,甲醇≤0.40g/L。
2.固态发酵工艺
采用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在我国西南地区很普遍。四川小曲酒历史悠久,是小曲酒中的杰出代表,故又称川法小曲白酒。在我国年产量为600~700kt的小曲酒中,四川省约占50%,大多为乡镇企业,有的已形成联产、联销的集团化企业。
川法小曲酒经过多次总结,总的经验是“稳、准、匀、透、始”,即操作和配料要稳;糖化发酵条件控制要准;泡、闷、蒸粮时上下吸水要均匀,摊晾、入箱温度要均匀;泡粮、蒸粮要透心;温度、水分、时间、酸度要合适等。只有掌握上述要点,才能获得高的淀粉利用率。因使用整粒原料生产,故其工艺独特之处是在发酵前进行泡粮、初蒸、闷水、复蒸等操作。由于地区、原料不同,故工艺也都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原料的糊化条件,培菌时的定温定时,发酵时的温度、速度和事件的控制上。
(1)川法小曲白酒生产工艺要点
①原料的糊化。酒厂现用原料多微高粱、玉米、小麦等。由于品种和产地不同,其淀粉、蛋白质、纤维等含量不同,构成的组织紧密程度也不相同,故须结合实际“定时定温”糊化粮食。熟粮的成熟度是以熟粮重与感官相结合的办法作检查标准的。
a.浸泡。高粱(糯高粱)以沸水浸泡,玉米以放出的闷粮水浸泡8~10小时,小麦以冷凝器中放出的40~60℃的热水浸泡4~6小时。粮食淹水后翻动刮平,水位淹过粮面20~25cm,冬天加木盖保温。在浸泡中途不可搅动,以免产酸。到规定时间后放去泡粮水,在泡粮池中润粮。待初蒸时检查100kg粮食的增重,通常为145~148kg,剖开粮粒检查,透心率约95%以上为合适。
b.初蒸。待甑底水烧开后,才将粮装甑初蒸,装粮要轻倒匀撒,逐层装甑,使蒸汽上得均匀。装满甑后,为了避免蒸粮时冷凝水滴入甑边的熟粮中,需用木刀将粮食从甑内壁划宽2.5cm、深约1.5cm的小沟,并刮平粮面,使全甑穿汽均匀。然后加盖初蒸,要求火力大而均匀,使粮食骤然膨胀,促使淀粉的细胞膜破裂,在闷水时粮食吸足水分。一般从圆汽到加闷水止的初蒸时间,粳高粱为16~18分钟,糯高粱、小麦为14~18分钟,玉米至圆汽不超过50分钟,初蒸17~18分钟(贵州为2~2.5小时)。
c.闷水。先将甑旁闷水筒的木塞取出,将冷凝器中的热水经闷水筒放进甑瓶底内,闷水加至淹过粮层20~25cm。糯高粱、小麦敞盖闷水20~40分钟,粳高粱敞盖闷水50~55分钟。小麦闷水时,用温度表插入甑内直到甑篦处,水温应升到70~72℃。应检查粮食的吸水柔熟状况,当用手轻压即破,不顶手,裂口率达90%以上,大翻花少之时,才开始放去闷水,在甑内“冷吊”。玉米放足闷水淹过粮面20~25cm,盖上尖盖,尖盖与甑口边衔接处塞好麻布片。在尖盖与甑口交接处选一缝隙,将温度计插入甑内二分之一处,用大火烧到95℃,即闭火,闷粮时间为120~140分钟。感官检查要求为:熟粮裂口率95%以上,大翻花少。在粮面撒谷壳3kg,以保持粮面水分和温度。随即放出闷水,在甑内“冷吊”。次日早上“拔火”复蒸。若初蒸时间长点,则闷水时间可短些,如工人总结的“长蒸短闷”。
d.复蒸。次日晨2~4时,在“拔火”复蒸前,选用簸箕3个装谷壳15kg(够蒸300kg粮食),放于甑内粮面(供出熟粮时垫簸箕及箱上培菌用)。盖上尖盖,塞好麻布片,待全甑圆汽后计时,高粱、小麦复蒸60~70分钟,玉米复蒸100~120分钟,敞尖盖再蒸10分钟,冲去粮面“阳水”,使出甑熟粮干净。以原粮100kg经复蒸,出甑时为215~227kg较适宜。
②摊晾培菌
a.熟粮出甑摊晾。出甑前,先将晾堂和簸箕打扫干净,摆好摊晾簸箕,在箕内放经蒸过的谷壳少许。在敞尖盖冲“阳水”时,即将箕撮和锨(铁、木锨)放入甑内粮面杀菌。用端箕将熟粮端出,倒入摊晾簸箕中。出粮完毕,用锨拌粮,做到“后倒先翻”,拌粮刮平,厚薄和温度基本一致。插温度计4支,视温度适宜时下曲。先预留用曲量的5%作箱上底面曲药,用曲量根据曲药质量和不同原料而定,一般为原粮的0.3~0.4%,有的原料如玉米须高些,约为0.7%,采取高温吃曲法,此时熟粮裂口未闭合,曲药菌丝易深入粮心。在熟粮温度为50~60℃时,进行第1次下曲,用曲量为总量的1/3.即放置1个空簸箕,将摊晾簸箕的熟粮倒入这个空簸箕中,一次转翻完毕。第2次下曲时熟粮温度为40~50℃,用曲量也为总量的1/3,用手翻匀刮平,厚度应基本一致。当熟粮冷至35~40℃时,将余下的1/3曲进行第3次下曲,然后即可入箱培菌。要求摊晾和入箱在2小时内完成,其间要防止杂菌感染,以免影响培菌。
b.入箱培菌。培菌要做到“定时定温”。定时是在一定时间内,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变化,做到培菌良好。定温,即做到各工序之间的协调。一般入箱温度为24~25℃,出箱温度为32~34℃,加盖草垫可稳定箱内温度变化,做到在入箱10~12小时后箱温上升1~2℃。在热季可盖竹席,以保持培菌糟水分,并适当减少箱底席下的谷壳,调节料层厚度。在箱温高于25℃的室温时,可只在箱上盖少许配糟。时间视季节冷热而定,在22~26小时较为适当。
c.甜糟质量。培菌糟的好坏可从糟的老嫩程度等来判别,感官指标以出小花、糟刚转甜为佳,清香扑鼻,略带甜味而均匀一致,无酸、臭、酒味。理化指标为糖分3.5~5%,水分58~59%,酸度0.17左右,pH6.7左右,酵母数(10~12)×105个/g。
③入池发酵
a.甜糟与配糟比例:冬季为1:(3.5~4),热季为1:(4~5);混合前甜糟与配糟温度应保持一定差距,即以冬季甜糟比配糟高2~4℃。热季高1~2℃为宜。
b.入池温度。一般为23~25℃,如果出箱甜糟过老,则入池时温度降低2~3℃;如出箱甜糟过嫩,则可提高甜糟与配糟温度2℃左右,以调节入池温度,常言道:“老箱配糟凉、出酒称霸王;嫩箱配糟热、出酒很要得。”
c.发酵温度变化。发酵时升温情况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加以控制。一般入池发酵24小时后(为前期发酵),升温缓慢,为2~4℃;发酵48小时后(为主发酵期),升温猛,为5~6℃;发酵72小时后(后发酵期),升温慢,为1~2℃;发酵96小时后,温度稳定,不升不降;发酵120小时后,温度将1~2℃;发酵144小时后,降温3℃。这样的发酵温度变化规律,可视为正常,且出酒率高。
d.发酵时间。以高粱、小麦为原料酿酒时,冬季发酵6天,夏季发酵5天;以玉米为原料酿酒时,冬季发酵7天,夏季发酵6天。
④蒸馏
a.开窖取糟。窖内发酵酒醅成熟后,揭去封窖泥,刮取的面糟留着最后与底糟一并蒸馏后作丢糟处理。发酵糟特别是下层发酵糟过湿时,先放出发酵池内的黄水,次日再出池蒸馏。
b.蒸馏操作。装甑前先洗净底锅,盛水量要合适,水离甑蓖17~20cm。在蓖上撒一层熟糠。挖出发酵糟2~3簸箕,待锅底水煮开后即可上甑,边挖边上甑,要疏松均匀地旋散入甑,始终保持疏松均匀和上汽平稳。待装满甑时,用木刀刮至四周略高于中间,垫好围边,盖好云盘,安好过汽筒,准备接酒。并应时刻检查是否漏汽跑酒,并掌握好冷凝水温度和注意火力均匀,控制好酒精度,以吊净酒尾。流酒温度控制在30℃左右,接酒时要截头去尾,摘取酒精含量在63%以上的酒。
(2)川法小曲酒的风格 川法小曲酒的醇类含量高、种类多,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一定量的乙醛和乙缩醛,除乙酸、乳酸之外,还含有适量的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等较多种类的有机酸,以及微量庚醇、β-苯乙醇、苯乙酸乙酯等成分,有其自身香味成分的组成和量比关系。
从口感的对比上,川法小曲酒属清香型类,但又与大曲清香、麸曲清香有所不同,具有明显的幽雅的“糟香”,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故被确定为小曲清香型。其风格可概括为:无色透明,醇香清雅,酒体柔和,回味爽口,纯净怡然。 
 
 
更多>同类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心痒老酒网所有交易信息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心痒老酒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015-2018版权所有 心痒老酒网 皖ICP备15003238号
客服QQ:121594098 微信:keke4050 广告/投稿联系邮箱:12159409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