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祖地在福建石壁宁化,为什么客家话不能成为福建的主流语言呢?

客家人是南宋末年战乱南迁的江西北部赣语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在赣南山区融合苗瑶族群形成了客家人祖先和畲族,客家语言也初步成形,所以畲族大量放弃苗瑶语改说客家方言,随之东迁。

形成客家人祖先后由于山区承载人口有限,被迫再度迁徙,东迁是障碍较少的,于是首先进入闽西山区。宁化石壁传说就来源于此。因为在赣南客家人祖先并没有被称为客家人,是他们大量进入闽西遇到闽人才被称为客家人的。明清之交客家人继续东迁已无可能,因为东南沿海早就被闽南人占据,他们只好翻越五岭,进入广东。

这时粤人祖先刚从广西东部进入珠三角,正在大力开垦滩涂。不是说之前珠三角没人,而是南北朝到唐代珠三角乃至岭南两广遍布俚僚部落(壮侗语族族群),正在汉化中,人少地多,大量土地没被开发利用。等到粤人在珠三角站稳脚跟,客家人刚好来到,于是几百年的所谓土客大械斗开始了。客家人首先聚集的地方是嘉应州,就是现在的梅州,所以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人得名的地方,也可称为祖地;而梅州是客家人进入广东的最大战略据点,可称为天下客都。

要清楚的是,古籍地方志中早有客籍一词,意思是落户的外地移民,并不专指客家人。而后在明清的闽西和岭南的客籍是专指客家人。客家有宁化石壁传说,就是说天下客家都来自于宁化石壁,这不过是个象征。他们形成于赣南,由于后世客家人才辈出、名声在外,导致赣南人也被动称为客家人,虽然他们是一个族群,但是外迁的人得名后传回给真正的祖地,也是少见的。从移民史来看客家话只能来源于唐代的江西北部赣语,语言学家也证明了这一点。

粤人同样有珠玑巷传说,意思是天下粤人都是从北方经过珠玑巷来到岭南的,一样是个象征性的说法。每个人群都是多源汇聚而成的,其中有个主流就是岭南以北的汉族。他们经过湖南穿过五岭在广东广西交界处繁衍生息,逐渐向两侧扩散。有人把粤人的祖先追溯到秦始皇平定岭南的秦军,这只是粤人祖先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古代交通严重阻碍的情况下,汉代荆州人南下最可能是粤人的主要祖先,尤其是汉末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征战,很多人避祸岭南。到了隋唐天下一统时,岭南已经有星星点点的汉人据点和俚僚杂处了。他们的结合就形成了粤人,到了宋代岭南已经不见俚僚称呼了。

说回客家话怎么没成为福建主流方言,原因很简单,客家人形成的比较晚,福建沿海平原和山区很多平坦谷地以被闽人占据,闽人文化自成一派,非常强势,客家人无法再向东移民了,于是人数不占优,土地质量不占优,手里的资本就不占优,凭什么成为主流?哪怕后来客家人据点遍布两广,其语言也只能在纯客县占优势,其他地方沦为双语地区或方言岛,最终要被主体族群融合的。四川的客家就是例子,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不黑不吹,客家人作为汉族一大民系,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众多的人才,还有广大的连片生活的土地,却没有以它为主的省份,有点说不过去。这是虽然历史造成的,但有个伟人说过,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历史呢?

2,000多年来,福建省以闽南金三角为经济中心,人口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超过50%胡建人讲闽南语,占据福建省最好的海洋性亚热带气候带、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图 1)以及东亚、台湾海峡、南洋海上贸易通道。

闽南金三角更是大汉民族走向世界的中继站,滔滔不息。历史上最典型的乃是:数百万、上千万华工从晋江、厦门“下南洋”的洪流!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命中原许州许滢将軍带领5万官兵讨伐闽越土著。尔时土著造反,自封“闽武帝”,并任命驺为为“吞汉大将軍”,在闽越全境筑六城御汉,独立、分裂气焰十分嚣张。

许滢率兵入闽镇反,平息边患,为防反复,汉武帝封授许滢将軍上柱国“镇闽都督”,其家眷及士兵“永镇斯土”。为永绝后患,又驱逐闽越土著迁徒江淮与汉民杂居。为后来衣冠南渡第二波汉族移民---中原士族在晋江流域、闽南、乃至福建全境定居、生存、开拓彻底地扫清障碍和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地地道道的“开闽第一”。

好在第三波唐初(公元七世纪)陈政、陈元光父子以及第四波唐末(公元十世纪)王审知大规模汉民族移民入闽定居,与西汉第一波、晋代第二波一样,均来自中原河洛一带的老乡,自然而然丰富了闽南语言、文化、习俗,更壮大闽南语言人口规模和族群势力,成为福建、潮汕、海南乃至台湾、南洋优势语种,並占据适宜于人类繁衍的闽中、闽南、温州、潮汕、雷州半岛、海南沿海地带的丰饶农林渔资源与海外贸易通道(图 2 、图 3)!

与此相反,形成较迟的客家语系只能依山而居,大多占据闽赣交界内部山区贫脊、封闭地带,交通十分不便,发展相对迟缓,只能以”细水长流”生存方式繁衍后代了!




福建省宁化县石壁称为“客家祖地”,为什么?

福建省西部边陲的宁化,是一个神奇、神秘、神圣的地方。建县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古称黄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今名。全境2368平方公里,35万客家人。

宁化,是三江(闽江、赣江、汀江)之源。这里是客家民系孕育的中心,是客家摇篮,是世界客家人的总祖地。有神圣的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有祀奉客家祖神牌位最多的玉屏堂,是客家人的圣地灵源。

一座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屹立于宁化石壁盆地中央,它就是世界客家人的圣地灵源­­­————客家人的总家庙石壁客家公祠。

公祠祀奉着“客家始祖神位”和160客家姓氏始祖神位牌有丰富的客家历史文化陈列馆、藏谱室,有碑林、姓氏碑廊。它告诉你这里是许多客家文化的诞生地,这里涵蕴着、释放着“客家魂“,这里是客家摇篮、客家总祖地。如今之石壁是寻根觅祖国统一的终点站,是探寻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溯源地,是缜终追远倾表孝心的祖堂,是领略客家历史、教育后辈、弘扬客家精神的课堂。

石壁客家公祠文博阁的族谱馆内,陈列着众多的客家谱牒和姓氏资料。在石壁和宁化各地有着数百座姓氏宗祠各姓氏都保存着自宋代至今的族谱家乘,还有唐宋以来的开基始祖的坟墓,它们都翔实地记载族姓的源流。

客家人口较多的姓氏有200种以上同宁化及石壁的渊源关系,这些姓氏的人口占客家人口80%以上。他们的祖先来自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甘肃安徽、湖北、江苏等地。是由“永嘉之乱“”黄巢战事”“靖康之难”陆续离开故土南迁的,而最早的自东汉便入驻宁化。但是绝大部份是唐中叶至南宋期间。

客家先民在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这方“世外桃源”孕育成客家民系之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宁化已定居数百年或数代的“初生”客家人,又卷起包袱往闽西、广东东部大批迁移。客家民系形成之后的南宋开始自宁化外迁的客家人,占了宁化外迁姓氏的80%,达150姓以上。他们陆续播衍到国内十余省市区,宁化客家儿女遍天下。

宁化及其石壁被客家人视作客家和非客家的里程碑,因此在宁化的开基祖或自宁化外迁的祖宗,大多被其后裔奉为始姐或一世祖,于是,宁化及石壁被学者定位为客家祖地。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心痒老酒网是老酒爱好者收藏交易网站,弘扬传统酒文化,为藏友提供老酒价格、老酒交易、老酒收藏、白酒收藏、老酒回收等服务,陈年老酒交易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