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茅台  白兰地  啤酒  2022  郎酒  2023  泸州老窖  黄酒  枸杞  五粮液 

糯米类黄酒的生产工艺

   日期:2018-03-23 09:46     浏览:14    
糯米类黄酒中摊饭法发酵是床头黄酒酿造的典型方法之一,如绍兴元红酒和加饭酒都是应用摊饭法生产的。

摊饭发酵工艺主要特点

1.选择冬季低温酿酒。传统的摊饭法发酵酿酒,常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初进行,强调使用“冬浆冬水”,以利于酒的发酵和防止升酸。
另外低温长时间发酵,对改善酒的色、香、味都是有利的。

2.采用酸浆水配料发酵。新收获的糯米经过18~20d的浸渍,浆水的酸度达0.5~1g/100ml,并富含生长素等营养物质,对抑制发酵过程中产酸菌的污染和促进酵母生长繁殖及其有利。
为了保证成品酒酸度在0.45g/100ml以下,必须把浆水按三份酸浆水加四份清水的比例稀释,使发酵醪酸度保持在0.3~0.35g/100ml,发酵正常进行,并改善成品酒的风味。

3.热米饭在加曲前吹冷。经蒸熟的热饭采用风冷,使米饭中的有用成分得以保留,并将不良气味挥发,使摊贩发酵的黄酒酒体醇厚、口味丰满。

4.选取生麦曲作糖化剂。生麦曲通过自然培养而成,它所含酶系丰富,糖化后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给摊贩酒的色、香、味带来益处。

5.选用淋饭酒母作发酵剂。由于淋饭酒母是从淋饭酒醅中经挑选而来的,其酵母具有发酵力强、产酸低、耐渗透压和产酒精多的特点,故一旦落缸投入发酵,繁殖速度和产酒能力大增,发酵较为彻底。

摊贩发酵生产工艺特点

1.糯米的精白
由于糙米的糠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会给黄酒带来异味,降低成品酒的质量;另外,糠层的存在妨碍大米的吸水性,米饭难以蒸透,影响糖化发酵。糠层所含的丰富营养会促使微生物旺盛发酵,品温难以控制,容易引起产酸菌的繁殖而使酒醪的酸度升高,所以对糙米或精白度不足的糯米应进行精白,以消除不利影响。

2.浸米
浸米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大米吸水膨胀以利蒸煮,二是为了取得浸米的酸浆水。采用酸浆水配料发酵也是摊饭酒的重要特点。制备时应选用新收获的糯米,经过18~20d的浸渍,浆水的酸度达0.5~1g/100ml。用酸浆水作配料,使发酵具有一定原始酸度,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保证酵母菌的正常发酵,浆水中的氨基酸、生长素可提供给酵母利用;多种有机酸被带入酒醪,改善了黄酒的风味。

3.蒸煮
将浸好的糯米与浆水分离,然后进行蒸煮。蒸煮的目的有三:一是使淀粉糊化;二是对原料进行灭菌;三是挥发掉原料的异杂味。一般常压蒸煮15~25min,并在蒸煮过程中淋浇85℃以上的热水,促进饭粒吸水膨胀,达到更好的糊化效果。蒸煮后经过摊冷降温到50~60℃。

4.糖化发酵
(1)方法。将饭块打碎投入发酵缸内,依次投入麦曲、淋饭酒母和浆水,最后使落缸品温在27~29℃。为了保证成品酒酸在0.45g/100ml以下,必须按三份酸浆水加四份清水的比例稀释,使发酵醪酸度保持在0.3~0.35/100ml,从而使糖化和发酵顺利进行。

糖化发酵前期只要是为了增值酵母细胞,品温上升缓慢,投入的淋饭酒母,由于醪液稀释而酵母浓度仅在1×107个/ml以下,但由于加入了丰富的浆水,淋饭酒母中的酒母菌从高酒精含量的环境转入低酒精含量的环境后,生长繁殖能力大增。经过约15h,酵母浓度可达5亿个/ml左右,即进入主发酵阶段,此时温度上升较快。由于二氧化碳气的冲力,使发酵醪表面积聚一厚层饭层,阻碍热量的散发和新鲜氧的进入。必须及时开耙(搅拌)控制酒醅的品温,促进酵母增殖,是酒醅糖化,使发酵趋于平衡。

以饭下面15~500px的缸心温度为依据,选用高温开耙(头耙在35℃以上)或低温开耙(头耙温度不超过30℃)。高温开耙因发酵温度较高,酵母易早衰,发酵能力减弱,酿成的酒含有较多的浸出物,口味较浓甜,俗称热作酒,又叫甜口酒。低温开耙的发酵比较完全,成品酒的甜味较低而酒度较高,易酿成没有甜味的辣口酒,俗称冷作酒。

开耙后品温一般下降4~8℃,以后各次开耙的品温下降较少。头耙、二耙主要依品温高低进行开耙;三、四耙主要依酒醅发酵的成熟度来进行;四耙以后,每天搅拌2~3次,直到品温接近室温。一般主发酵3~5d结束,酒精含量达13%~14%,然后及时灌坛,进行后发酵。

后发酵一般控制室温在20℃以下为宜,约经60d的时间,使一部分残留的淀粉和糖分继续糖化发酵,转化成酒精,使酒精含量升高2%~4%,并生成各种代谢产物,使酒成熟增香,酒质更趋于完善谐调。

(2)发酵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发酵醪成分的变化几乎都是由于酶的作用,非常复杂,有许多成分产生。

(3)酒醅成熟的检测。酒醅的成熟与否,可以通过感官检测和理化分析来鉴别。

①酒色。成熟的酒醪应是糟粕完全下沉,上层酒液澄清透明,色泽黄亮。若色泽淡而浑浊,说明成熟不够或已变质。如酒色发暗,有熟味,表示由于气温升高而发生“失榨”现象,即没有及时压滤。
②酒味。成熟的酒醅味较浓,爽口略带苦味,酸度适中,如有明显酸味,表示应立即搭配压滤。
③酒香。应有正常的酒香气而无异杂气味。
④理化检测。成熟的酒醅,通过检测酒精含量已达指标并不上升,酸度在0.4%左右,并开始略有升高的趋势时,经品尝,基本符合要求,可以认为酒醅已成熟,即可进入压滤工序。

5.压滤
是把发酵醪中酒(液体部分)和糟粕(固体部分)分离的操作,目前已普遍采用气模式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压滤操作包括过滤和压榨两个阶段:开始酒醅进入压滤机时,由于液体成分多,固体成分少,主要是过滤作用,成为“流清”。随着时间延长,液体部分逐渐减少,酒糟等固体部分的比例增大,过滤阻力愈来愈大,必须外加压力,强制把酒液从黏湿的酒醅中榨出来,这就是压榨或榨酒阶段。在醅酒压滤时,压力应缓慢加大,才能保证滤出的酒液自始至终保持清亮透明,故黄酒的压滤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压滤时,要求滤出的酒液要澄清,糟板要干燥,压滤时间要短,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过滤面。面积要大,过滤层薄而均匀。
(2)滤布选择。滤布既要流酒爽快,又要使糟粕容易与滤布分离。还要考虑滤布不易吸水,经久耐用。在传统的木榨压滤时,都采用生丝绸袋,而现在的气膜式板框压滤机,常使用36号锦纶布作滤布。
(3)加压。要缓慢,不论何种形式的压滤,开始时应让酒液依靠自身的重力进行过滤,并逐步形成滤层,待清液流速因滤层加厚,过滤阻力加大而减慢时,才逐级加大压力,避免加压过快。最后升压到最大值,维持数小时,将糟板榨干。

6.澄清

压滤流出的酒液称为生酒,在生酒中加入适量糖色搅匀后,应集中到澄清池(罐)内让其自然沉淀2~3d,或添加澄清剂以加速其澄清速度。
澄清的目的主要有:

(1)除杂。沉降出微小的固形物、菌体、酱色中的杂质。
(2)降解。让酒液中的淀粉酶、蛋白酶继续对高分子淀粉、蛋白质进行水解,变为低分子物质。例如在澄清期间,每天可增加0.028%左右的糖分,使生酒的口味由粗辣变得甜醇。
(3)熟化。挥发掉酒液中部分低沸点成分,如乙醛、硫化氢、双乙酰等,可改善酒味。
在澄清时,为了防止发生酒液再发酵出现泛浑现象及酸败,澄清温度要低,澄清,澄清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在3d左右。澄清设备可采用地下池(罐)、输酒管道的消毒灭菌工作,防止酒液染菌生酸。每批酒液出空后,必须彻底清洗灭菌,避免发生上、下批酒之间的杂菌感染。
经数天澄清,酒液中大部分固形物如淀粉、糊精、纤维素、不溶性蛋白、微生物菌体、酶等“酒脚”成分已被除去,可能某些颗粒极小、质量较轻的悬浮粒子还会存在,仍能影响酒液的清澈度,所以,自然澄清后还需要进行精滤。

7.煎酒

把澄清后的生酒加热煮沸片刻,杀灭其中所有的微生物,以便于贮存、保管,这一操作过程称之为“煎酒”。煎酒的目的主要有:
(1)灭菌。通过加热使酒中的微生物完全死亡,破坏残存酶的活性,基本上固定黄酒的成分,防止成品酒的酸败变质。
(2)除杂。在加热杀菌过程中,加速黄酒的成熟,除去生酒杂味,改善酒质。

(3)澄清。利用加热过程促进高分子蛋白质和其他胶体物质的凝固,使黄酒色泽清亮。并提高黄酒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黄酒的建操作采用薄板式热交换器,控制温度83-93℃、时间8-15min。煎酒温度与煎酒时间、酒液pH和酒精含量的高低都有关系。如煎酒温度高,酒液pH低,酒精含量高,则煎酒所需的时间可缩短;反之,则所需的时间要延长。煎酒温度高,能使酒的稳定性高,但随着煎酒温度的升高,酒液中尿素和乙醇会加速形成有害的氨基甲酸乙酯。煎酒温度愈高,煎酒时间愈长,则形成的氨基甲酸乙酯愈多。同时,由于煎酒温度的升高,酒精成分的挥发损耗加大,糖和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色素物质增多,焦糖含量上升,酒色会加深。因此,在保证微生物被杀灭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煎酒温度是可行的。这样,可使黄酒的营养成分不致破坏过多,生成的有害副产物也可减少。

8.包装

灭菌后的黄酒,应趁热灌装,入坛贮存。因酒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对黄酒的老熟极其有利。黄酒灌装前,要做好酒坛的清洗灭菌,检查是否渗漏。黄酒灌装后,立即用荷叶、箬壳扎紧封口,以便在酒液上方形成一个酒气饱和层,使酒气冷凝液回到用石膏代替,使黄酒包装显得卫生美观。

9.贮存

新酒成分分子排列紊乱,酒精分子活度较大,很不稳定,因此,其口味粗糙欠柔和,香气不足缺乏谐调,必须经过贮存,促进黄酒老熟,因此,常把新酒的贮存过程称为“陈酿”。普通黄酒要求陈酿一年,名、优黄酒要求陈酿3-5年。经过贮存,黄酒的色、香、味及其他成分都会发生变化,酒体醇香、绵软、口味谐调。

黄酒贮存过程中的变化介绍如下

(1)色的变化。通过贮存,酒色加深,这主要是酒中的糖分和氨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主)相结合,发生氨基-羰基反应,形成类黑精所致。酒色变深的程度因黄酒的含糖量、氨基酸含量以及pH值高低而不同。甜型黄酒、半甜型黄酒因含糖分多而色泽容易加深;加麦曲的酒,因蛋白质分解力强,代谢的氨基酸多而比不加麦曲的酒的色泽深;贮存时温度高,时间长,酒液pH高,酒的色泽也就深。贮存期间,酒色加深是老熟的一个标志。

(2)香的变化。黄酒的香气是由酒液中各种发挥性成分所构成。黄酒香气主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酵母菌的酯化酶催化酰基辅酶A与乙醇作用,形成各种酯类物产,如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琥珀酸乙酯等。另外,在发酵过程中,除产生乙醇外,还形成各种发挥性和非挥发性的代谢副产物,包括高级醇、醛、酸、酮、酯等,这些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缩合反应、酯化反应,使黄酒的香气趋向谐调并得到加强。其次,原料和麦曲也会增加某些香气。大曲在制曲过程中,经历高温化学反应阶段,生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氨基羰基化合物,带入黄酒中去,增添了黄酒的香气。在贮存阶段,酸类和醇类也能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使酒的香气增浓。

(3)味的变化。黄酒的味是各种呈味物质对味觉器官综合刺激效果的反应,有甜、酸、苦、辣、涩。新酒的刺激辛辣味,主要是由酒精、高级醇、乙醛、硫化氢等成分所构成;糖类、甘油等多元醇及某些氨基酸构成甜味;各种有机酸,部分氨基酸形成酸味;高级醇、酪醇等形成苦味;乳酸含量过多有涩味,经过长期陈酿,酒精、醛类的氧化,乙醛的缩合,醇酸的酯化,酒精及水分子的缔合,以及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使酒的口味变得醇厚柔和,诸味谐调,恰到好处。但黄酒贮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酒的损耗加大,酒味变淡,色泽过深,焦糖的苦味增强,使黄酒过熟,质量降低。

(4)氧化还原电位和氨基甲酸乙酯的变化,氧化还原电位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主要是由于贮存过程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所致。在黄酒贮存时,酒液中的尿素和乙醇继续反应,生成有害的氨基甲酸乙酯。成品酒的尿素含量越多,贮存温度越高,贮存时间越长,则形成的氨基甲酸乙酯越多。
因此,要根据酒的种类。贮酒的条件、温度的变化,掌握适宜贮存期,保证黄酒色、香、味的改善,又能防止有害成分生成过多。
 
 
更多>同类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心痒老酒网所有交易信息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心痒老酒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015-2018版权所有 心痒老酒网 皖ICP备15003238号
客服QQ:121594098 微信:keke4050 广告/投稿联系邮箱:121594098 @qq.com